hufeng的头脑风暴
注册日期:
2008-9-30
上次登录:
2016-03-12 13:55:57
邮件地址:
emergencehufeng@gmail.com
  hufeng的头脑风暴
hufeng的更多标签
总共3页 1 23 >跳到
2016-03-12 13:59:50 
  Cheers for Ai, Cheers for Science.
写于Alphago defeated the best human go player Lee se-tol consecutively 3 times in a 5 row game.
...
阅读(823) | 评论(1) | 收藏(0)
2010-3-29 14:54:59 
  看到了Jake发表在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的文章:Scaling Behaviors of Weighted Food Webs as Energy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大家可以从raxiv上下载。
 
...
阅读(2687) | 评论(1) | 收藏(0)
  因为Jake和东方和尚经常讨论关于量子的事情,最近在Nature上有一篇关于量子力学应用的最新文章,我还没有读完。先贴上来,分享一下。
 
Quantum computers
...
阅读(3749) | 评论(1) | 收藏(0)
2010-3-23 13:12:12 
  我第一次看到母语写作的关于合作效应的文章,很亲切。
谁对这个领域比较熟悉,点评一下这篇文章吧!
【国内的科学论文摘要都没有主语,是不是科学家个人很不值钱啊?】
合作行为的非对称性演化
...
阅读(2831) | 评论(0) | 收藏(0)
2010-3-23 12:56:38 
  合作行为的非对称性演化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生态与环境保护中心王瑞武副研究员和云南财经大学石磊教授合作发现基于均衡思想而发展的亲选择理论,即Hamilton定理、互惠选择理论,“多次重复的囚徒困境原理”和和群选择等经典合作演化理论本质,就是证明合作双方初始关系系数可以维持合作关系的稳定,也就是证明了合作系统存在严格的合作Nash均衡或进化稳定对策(ESS)。不同选择理论其实质就是证明这些不同选择机制是怎样产生合作双方的初始关系系数的,并如何形成一个合作的Nash均衡。虽然文献对这部分事实从不同角度做过证明,但这些经典的合作演化理论从本质可以概括为:合作系统的合作双方的初始亲缘或互惠系数将形成一个稳定的合作的Nash均衡。 但是,王瑞武和石磊进一步分析表明,合作双方存在高度的亲缘或互惠关系,合作系统仍然不能维持稳定。这是因为如果合作双方存在一个稳定的合作关系,任何其它的不合作行为在一个已经形成的合作系统中将会有更高的适合度或利益。因此合作系统可能不存在稳定性,亲缘或互惠系数本身不能维持合作关系的稳定。王瑞武和石磊通过设计模型认为合作系统本质上是一个非对称的系统,通过系统的非对性相互作用,合作双方可实现局域性合作关系的稳定。也就是说合作方的个体之间不同的空间、时间状态将可能导致合作方与合作接受方不同的相互关系(即合作或冲突关系)。合作系统可能处于非均衡状态(混沌系统)。在非对称系统中,合作接受方对消极合作者或...
阅读(2627) | 评论(1) | 收藏(0)
2010-3-18 21:58:39 
  推荐一本刚出的书籍《热的简史》。
这本书的作者是John B. Fenn,是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这本书书的一个特色是用到的数学几乎没有微积分,因为这本书是对大学的文科学生讲授的。虽然如此,但我感觉这本书除了涉及的内容偏少外,对热学的基本定律的讲解是比较深刻的。比如对卡诺循环,可逆循环,绝对温标的讲解,比用到高深数学的教材也不逊色。
缺憾是除了设计的内容偏少外,对热学的最新进展,包括对近来信息和熵的联系的研究没有涉及。
另一点是书中的许多漫画似乎与主题的关系不太大。
但这本书还是一本很有特色,非小儿科的书籍。
 
...
阅读(2455) | 评论(5) | 收藏(0)
2010-3-18 9:37:13 
  孙昌璞作了关于量子信息与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的报告,报告的ppt我下载了,也许大家会喜欢。
为什么上传不了?
大家也可以到下面这个网址下载。
59.77.36.24/?q=content/%E5%8E%A6%E9%97%A8%E7%BB%9F%E8%AE%A1%E7%89%A9%E7%90%86%E4%BC%9A%E8%AE%AE%E6%8A%A5%E5%91%8A-2009-11-25
...
阅读(2406) | 评论(3) | 收藏(0)
  谢谢Jake贴的文章 生物多样性的中性理论与多样性格局 ,刚才看了一遍。
因为是刚接触这个题目,很感兴趣,但还是很不了解。
这个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所有生物在对群落中物种分布的贡献上都相同,有相同的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其理论来源是遗传学的中性漂变理论与生态学的岛屿生态学理论。这个理论与传统的生态位的观点相反。可是,这个理论这么简单的假设,与热带雨林的植物的物种分布很吻合。
这个理论下一步的发展是什么方向呢?实验检验,理论自身的完善?
另外,Jake,不知你知不知道,国内可有 Hubell 2001年的那本书卖?
...
阅读(2787) | 评论(3) | 收藏(0)
  ...
阅读(3577) | 评论(7) | 收藏(0)
2009-11-29 12:16:39 
  上个月从Amazon.com 上购买的新书籍《superorganism》,作者是Holldobler 和 Wilson ,刚到,爱不释手。
单单就这些西方发达国家书籍的装帧就很漂亮,硬皮,彩页,让人拿着就舒服。
更别说,书的内容是关于超个体——社会性昆虫惊人的合作能力的一种称呼。
当生物学变得越来越还原(DNA双螺旋结构发现所导致的分子生物学革命,很有趣的是,分子生物学的领袖人物Wason和蚂蚁研究的世界权威Wilson在年轻的时候都在Harvard工作,有一些ineraction,可以看Wilson的传记)的时候,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少数个体组合在一块儿,如何有了令人惊异的整体构造(所谓的 emergence)。而蚂蚁群体中有这个重大问题的答案。为什么选择蚂蚁?对于我来说,首先是因为你可以轻易的把蚂蚁分割、组合看一看发生了什么事情,一切都在你的肉眼下。
其实当年,我还是作很传统物理学的研究生的时候,研究的是超导。有一天,看了Holldobler 和 Wilson 写的一本科普书籍《蚂蚁的故事》,里面提到,单个的蚂蚁甚至都不能叫做蚂蚁,整体上才能体现其功能。单个的蚂蚁没有个性。我突然意识到,在我当时学习的"Bose-Einstein Condensant" 中,一大堆原子,在极低温下,都没有了自己的个性,而变成了一个整体(没有个体行为)。这两者之间何其相似。
从那儿以后,迷上了复杂性,尤其是社会性昆虫的行为。
准备在下面的两个月时间里,花时间读这本书。如果有人同样对这本书感兴趣,我们可以一起读。
Have a...
阅读(2629) | 评论(6) | 收藏(0)
总共3页 1 23 >跳到
2012-2022 www.swarma.org, all rights reserved